延續去年下半年行情,新年假期結束后,一線城市樓市繼續火爆。針對火熱的一線城市樓市,深圳 、上海等紛紛出臺調控政策,未來不排除進一步收緊的可能。業內人士預計,一線城市樓市的量價齊升最多持續到今年上半年,下半年,新一輪的房地產市場調整極有可能會來臨。
房價有日子沒上頭條了,明明很多地方都還是樓市寒冬,深圳房價去年卻一枝獨秀不斷猛漲,北上廣如今也有跟進之勢,于是,中國樓市呈現出史上罕見的“二皮臉”現象:一線城市火爆,搭配三四線城市冷清。以前,樓市往往是全國一片紅,區別僅在漲幅大小;如今,卻呈冰火兩重天之象,一線城市對全國樓市的帶動作用并不明顯。
“深圳出現眾籌買房聯合炒房,投資客包樓盤慢慢賣”,類似新聞甭管是否屬實還是夸大,反正業內人士已經喊出調控聲音,地方政府顯然也在著手準備應對暴漲,很多人以災難視之,仿佛到了擠破泡沫的最后一下。但是放眼全國樓市,中央政府正忙著去庫存,取消限購、降低利率、降低首付、降低契稅等舉措,一個接一個在推出。這無異于出了一道難題:在全國樓市去庫存的大背景下,一線城市房價大漲要不要調控?如何調控?
我的看法是,不應該。一方面,一線城市限購政策并沒取消,降首付、降契稅也基本排除在外。換言之,過去的調控政策并未取消,現在如果再推新舉措,其實就是調控再加碼。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當下的樓市火爆,說明過去的調控其實是“紙老虎”,為什么我們那么自信,在“紙老虎”身上再糊一層紙,就一定更有遏制房價上漲效果?恰恰相反,加碼調控的暗示只會向市場傳遞錯誤信息:又要調控了,還得漲,趕緊買。
某種意義上,政府的調控很多時候會被購房者看做房價“只會漲不會跌”的“保票”。因為房價暴跌是政府部門不愿看到的,所以才要限制大幅上漲;政府部門急著調控,說明暴跌的概率極低,“看得見的手”一定會想辦法阻止這種可能。試問,得了這樣的“保票”,加上“越調越漲”的過往經驗,購房者還會真正理性嗎?要讓市場變得理性,就不能用政府的調控,來代替甚至取消市場的懲罰。
張五常先生說,“不同地區房地產價格或高或低,是重要而又可靠的處理人口分布的法門。”一線城市的房價大漲,其實也是一種人口擠出效應。一方面,一線城市都宣稱要控制人口規模,另一方面,卻又禁止市場的力量(比如房價)發揮作用。這是一種自相矛盾。“住有所居”絕不是說人人都要在一線城市買得起房子;三四線城市的樓市,不都在去庫存嗎?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對三四線城市去庫存,作用或許要遠勝于當下采取的各種刺激舉措。
更何況,就算要對一線城市房價大漲加碼調控,至少也要先搞清楚上漲的原因。此時突然上漲,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嗎?想來想去,其實很多要素都沒有變,變的大概有利率下調、有股市萎靡、有街區制的推廣。加碼調控,難道是要在一線城市實施單獨的房貸利率?難道能人為把股市搞得像去年上半年那么火?難道是要收回 “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的新規?如果這些都不能,那么,又該怎樣有的放矢地有效調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