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綁”已成為近期房地產政策的主基調,也是中國宏觀經濟領域的一個亮點。
2月19日,財政部、國稅總局、住建部聯合發文,調低個人購買住房的契稅稅率,尤其側重對90平方米以下個人住房的調整。同時,文件還將個人購房營業稅的免征年限下調至兩年。與信貸杠桿一樣,稅費政策也基本回到2009年以前的寬松水平。
這是近18天里,監管層發布的第三項實質性房地產刺激政策。春節前,央行下調非限購城市首付比例;節后,上調公積金存款利率。
但與“降首付”類似,稅費政策在制定中同樣繞開了一線城市,這被認為是“區域分化”所致。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貨幣環境寬松、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房地產正在迎來政策利好期,但區域市場的表現會有明顯不同。
新政主要調整了契稅和營業稅兩方面。契稅方面,首套房的稅率上限由此前的3%下調至1.5%。其中,90平方米以下房屋交易,契稅稅率仍為1%;9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交易,契稅稅率統一按照1.5%征收。
二套房契稅的稅率調整幅度更大。90平方米以內的二套房交易,契稅稅率僅為1%;90平方米以上的二套房交易,稅率為2%。此前則統一按照3%征收。
對于上述二套房的認定標準,文件規定“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是指已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購買的家庭第二套住房。”也即“認房不認貸”。
營業稅方面,“個人將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全額征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營業稅。”與以往相比,不再區分普通和非普通住房,也即對大戶型、高價、別墅等物業,不再征收差額營業稅。
中金公司認為,這種調整將助力改善性需求釋放,有助于解決非普通住宅去化周期偏長的問題。中原地產則指出,政策對二手房影響大于新房,因為二手房實時交稅;新房大部分是期房,基本要到收房才存在契稅繳納。
不過契稅新政中關于二套房的規定,不包括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分析認為,這是由于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分化日漸嚴重。
北京市房地產協會秘書長陳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項政策對二線城市的利好作用較為明顯,尤其是東部區域中心城市。對于三四線城市,契稅的調整作用幾乎沒有。原因不在于政策,而在于當地的購買意愿和支付能力都較為缺乏。
對于一線城市而言,陳志指出,其更多利好首次置業的購房者。同時,在一線城市和經濟相對發達、需求相對旺盛的城市,契稅優惠的效果可能會被上漲的房價所抵消。
在“去庫存”宗旨下房地產政策已經進入密集發布期
中金公司指出,春節前后三次政策放松的頻率、時點均超出預期,也體現了中央政府維穩經濟、努力實現地產去庫存的決心。
這期間,地方政府也密集發文和表態。北京解除“限外令”,江西啟動針對“去庫存”的問責制度,都被認為是較有看點的舉措。
業內表示,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將“化解房地產庫存”確定為2016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無論中央還是地方層面,未來還可能繼續有政策出臺。
多數機構的報告認為,在當前低利率和信貸放量的環境下,房地產市場已迎來近幾年最好的政策環境。去年四季度出現的成交放量現象,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得以延續。
但不同市場的表現也不盡相同。中原地產認為,此前一直作為樓市“避風港”的一線城市,如今面臨著一定風險。主要體現在“地王”頻出、房價上漲明顯,一旦信貸大量流向這些市場,有可能吹高泡沫。中金公司甚至認為,未來不排除一線城市收緊政策的可能。
中金公司指出,對于庫存攀高的三四線城市,政策放松趨勢不會改變,未來將更多偏向于用導入人口、釋放合理住房需求的“治本”之策來解決中長期問題,“去庫存”戰役也會持續較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