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對于房地產業來說是特別的一年,這一年,房地產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行業調整不斷深化,庫存壓力和去化壓力陡增,城市分化也日趨嚴重。在這樣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秀的房企銷售業績仍然水漲船高,在銷售金額方面,萬科地產以2627億元的成績拿下冠軍;而在銷售面積方面,則是恒大地產以2628.6萬方的成績霸居榜首。
百強房企金額、面積門檻大幅提升
回首2015年的樓市發展,1、2月份是年節前后的盤整期,因此整體市場較為冷淡。3月之后,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響,市場開始逐漸回溫,“紅5月”也變得成色十足。7、8月份為房地產傳統淡季,因此成交遇冷也在意料之中。9月之后,房企開始沖刺業績,樓市政策也更為寬松,樓市升溫明顯,年末翹尾收官。
根據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一年,百強房企的銷售成績十分亮眼,金額門檻突破百億,從70億增加至104億元;面積門檻從48萬平方米增加至90萬平方米。從金額門檻來看,2015年排名前十的房企入榜門檻為725億元,而此前2013年、2014年的數據分別是554億元和658億元。從銷售面積來看,前十名的房企入榜門檻為578萬平方米,2013年、2014年的數據則分別是543萬平方米和570萬平方米。
據統計,2015年千億房企數量依然為七家,這個格局自2012年以來一直未被打破。萬科的銷售金額突破2600億元,恒大以2050.4億元的銷售金額位居第二,綠地的銷售金額為2015.1億元;與此同時,萬達、碧桂園、中海和保利的銷售金額都在1500億元左右。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千億房企有分化為兩個梯隊的趨勢。
2016開局50城成交環比銳減46%,二線城市行情穩固
2015年市場行情一片向好,因此在重重政策的推動下,開發商也對2016年樓市行情寄予厚望,但開年以來,房地產市場行情究竟如何?
根據相關機構對50個重點樣本城市的監測數據統計,從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看,2016年1月上半月一線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105.46萬平方米,同比去年同時間增長9%,環比2015年12月下半月減少56%;而20個二線城市的成交面積為675.89萬平方米,同比漲幅為17%,環比下降48%;26個三、四線重點城市則表現亮眼,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增長28%,漲幅在各線城市中排名第一。總體來看,2016年上半月50城成交環比銳減46%,這也與即將邁入年節,房企開始盤整有關。
專家分析,這個現象的產生主要原因在于2015年一線城市樓市過于火爆,這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2016年的需求,很難再度突飛猛進。再者,二線城市分化雖然在繼續,但越來越多的城市庫存和消化周期開始趨向健康,隨著行情持續穩固,二線城市樓市行情整體向上位移的態勢已經確立,所以同比增幅較快增長。這從側面說明,庫存壓力大的城市并非無藥可救,只要政府拿出更多優惠政策、房企付出更多降價誠意,壓力城市的庫存殲滅戰也非難啃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