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12月18日至21日一下子開了四天。
2013年的經濟工作會開了四天,2014年開了三天,今年又開了四天。此次會議如何重要不必多說,七常委都出席了。會議上的重要內容很多,您可能一時不易讀懂,以下就是重點中的重點。
中央眼中的“大邏輯”
會議認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部署。
會議提出了一個罕見的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會議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一口氣提了10個“更加注重”
會議指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努力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
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實施宏觀調控,要更加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
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注重加減乘除并舉。
推進城鎮化,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
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
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
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注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繼續給企業減稅,鼓勵開發商自降房價
會議認為,明年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去產能 要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去庫存 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
去杠桿 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強全方位監管,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降成本 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
補短板 要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
推進供給側改革,首提提高赤字率
2014年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詞是“新常態”,對“新常態”下的九個特點進行了系統闡釋,而今年會議的關鍵詞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構性改革”一詞出現了15次。
會議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新常態的“必然要求”。由是,“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起“狀態”和“對策”的對應關系。
宏觀政策要穩 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于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
產業政策要準,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微觀政策要活,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
改革政策要實,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
社會政策要托底,要守住民生底線。
名詞解釋 啥叫赤字率
赤字是財政年度內財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額,而債務則是歷年赤字的積累。所以,擴大赤字規模也就是擴大債務規模。按照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全國人大通過的赤字規模是1.62萬億元,占GDP比重是2.3%。
赤字占GDP比重叫做赤字率,是衡量政府赤字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據,國際上以3%為赤字率的安全線,超過3%這個界限,就說明赤字過多了。目前我國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為40%,也處于安全界限之內。從赤字率和負債率來看,中國的赤字和債務都在安全線以內,適當擴大赤字和債務規模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延伸閱讀
為什么要“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
2014年中國財政收入增速20多年來首次跌破兩位數。受投資和工業生產增速低迷、減稅降費力度加大等因素影響,2015年中國財政收入增長進一步放緩,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據財政部數據,2015年前11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同口徑增長17.4%,超過同期收入增速的3倍。
在此情況下,官方此前已透露出要進一步提高赤字率的信號。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11月曾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2009年以來最為嚴峻復雜的形勢,“3%的赤字率紅線、60%的負債率紅線是否可以反思調整”。當時這被專家媒體解讀認為,中國赤字率有望進一步擴大。
2015年中國赤字率從2.1%上升至2.3%,但仍低于3%的國際警戒線。
提高赤字率可增發國債
今年11月,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對赤字率3%“紅線”的科學合理性提出質疑。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21日表示,財政赤字率還有很大空間,明年或可超3%。
“赤字率3%紅線是歐盟的一個標準,在新興市場并不一定適合。這意味著財政政策還有更多的空間,包含更多的有效投資,另外對減稅也有影響。有效投資更多的是投入教育,基本公共服務以及一些大型工程建設,和西方的負債形式是不一樣的。”邵宇說。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表示,財政明年減稅任務重,而為穩增長,財政剛性支出不減,這需要提高赤字率。赤字率提高可以增加財政支出,財政部可以增發專項國債和特別國債,提高地方債發行額度,同時也為減稅提供空間。
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明年要打“組合拳”
中央已經明確提出2016年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等,打出一套“組合拳”。
根據財稅改革進程,2016年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或許將覆蓋建筑業、房地產業、生活性服務業和金融業四大行業。營改增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解決重復征稅,目前一年減稅規模約為2000億元,是當前結構性減稅最大的一項舉措。
財政部從今年10月1日起,適當調整了現行的工傷保險費率,減輕企業負擔。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今年12月撰文稱,要“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為補充保險留出發展空間”。
除了減稅降費外,積極財政政策加大力度還將體現在繼續盤活和統籌使用財政存量資金。今年9月,財政部初步統計已收回中央部門及單位財政存量資金131億元,地方收回同級各部門及單位2438億元。明年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下稱“置換債券”)的額度也有望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