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越來越貴,房價越來越高,能在固有的面積內得到最大的收益,房子自然得越建越密。所謂樓間距,是指兩相鄰樓的外墻面距離。同一個小區兩棟相鄰的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建筑間距的控制是為了保障人們工作、生活的質量與安全,滿足必須的日照時長、采光、通風、隔音等要求。那么,樓間距究竟怎么計算?又對人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呢?
樓間距的計算方式
兩個樓前后的間距有兩種標準:1、樓高:樓間距=1:1.2的比值計算 ;2、按照《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中規定:城市住宅冬季日照應不小于兩小時。
顯然,樓房高度越高所需的樓間距就越寬,普通住宅的樓間距和樓高之間的比例一般為1:1.2。有不少樓盤曾打出超大樓間距來吸引購房者,對樓房高度卻只字不提,這其實是不合理的。以32層樓高來說,按照商品房2.8米的層高來算,32層就是89.6米,符合標準的樓間距應該為 74.7米。
房屋左右間距:1、 多層(4-6層及以下)與多層建筑間距為6米;2、 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米;3、 高層與高層之間為13米。
樓間距對生活的影響
樓間距對房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采光、通風、噪音、隱私等方面。
一般南向的房子采光好,但如果樓間距過近,即使是南向的房子也可能出現采光不足的現象。住在一層的住戶應該深有體會,房屋的日照時間大大低于高層的住戶,尤其是到了冬天,即使白天有時也要開燈,這往往就是樓間距過小造成的。
一個房子居住起來是否健康、舒適,除了要有足夠的日照時間之外,良好的通風性能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而樓間距過小的話,前樓往往會對后樓造成遮擋,使后樓業主的通風受到影響。
如果樓間距過近,在兩樓之間穿行的行人、車輛的聲音會清晰地傳進屋內。
另外,現在的房間設計大多采用寬大的落地窗,在樓間距不足的情況下,對別人來說您就無任何的隱私可言,有時還會和對面樓的住戶對視,給彼此帶來困擾。
如果樓間距充足的話,優點也是很多的,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能夠享受更完整的景觀,還能減少相鄰兩家的橫向干擾,居住環境更為安靜;第二,對視 問題迎刃而解,別人的家不再成為您的風景,也最大程度保證您居住的私密性;第三,保證了日照時間,有利于樓宇間的自然通風,營造宜居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