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報告建議,2016-2017年房地產市場調控應鎖定三大目標,去庫存,實現銷售大幅增長;防風險,保持房價增幅在合理水平,防止大起大落,防止違約風險;讓房地產投資恢復到正常水平。報告提出,應繼續降低住房交易環節稅負;實施出臺按揭貸款利息抵扣個人所得稅政策。
社科院報告強調住房民生導向
對于房貸抵扣個稅政策,業界早有討論和研究。社科院在報告中建議,出臺按揭貸款利息抵扣個人所得稅政策,降低購房還款負擔,實現居者有其屋和藏富于民雙重目標。同時,減免普通商品住房交易稅費。具體措施包括:擴大契稅優惠,所有普通商品住房契稅均按1%的優惠稅率收取;取消2年限制,所有普通商品住房交易免征營業稅;取消自用5年及唯一生活用房限制,所有出售普通商品住房的所得均免征個人所得稅;對于賣一買一的換房需求除給予稅費減免外,還可給予適度財政補貼。
另外,對居民家庭購買首套普通商品住房提供購房補貼和利息補貼。提高公積金覆蓋面,改革公積金歸集信貸制度,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讓更多家庭能夠獲得低息購房貸款。“應當創新住房政策導向,由過度強調住房市場的經濟支柱作用,轉向適度強調住房民生導向。不斷采取措施,降低居民家庭的實際住房負擔。”社科院報告稱。
地產股因個稅言論集體爆發
受房貸利息抵稅傳言的影響,房地產板塊當天集體爆發,其中萬科A、保利地產、金融街等個股超過10只個股漲停,華遠地產、合肥城建等也漲逾9%。
如果房貸利息抵扣個人所得稅,影響有多大?假設購房者A在上海購買總價250萬元的普通住宅,首付50萬元,剩余八成用商業貸款貸20年,月均還款額將達13927.74元,其中5594.40元是利息。購房者A的稅前月收入是2萬元,按照現在的個稅政策來算,扣除四金、稅基等應納稅2459.02元。如果按揭貸款的利息支出可以在稅前抵扣,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購房者A的應納稅額為1097.42元,減少1361.6元,相當于利息支出的24%。再假設購房者B在上海購買1000萬元的住宅,六成商業貸款20年,月均還款額約41783.21元,其中16783.21元是利息支出,假設購房者B的稅前月收入為15萬元,那么按照上面的算法每月將少繳稅7552.35元,相當于利息支出的45%。
業內人士認為,房貸抵扣個稅政策如果出臺,地產行業必然歡欣鼓舞,而對按揭購房者來講,特別是中高收入的按揭購房者來說,相當于利息支出中有15%-45%由政府來買單。“過度刺激政策會不會激發人們的購房熱情,以致推高房價,使房價上漲太快,或者房貸抵稅算法以及免稅的標準該如何制定,這都是制度出臺前應該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