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午后,房地產板塊突然發力拉升,截至收盤,房地產板塊“遍紅”。其中,萬科、保利兩只地產龍頭股漲停。地產板塊爆發的原因多為市場猜測。
猜想一:房貸利息抵稅
多家媒體報道稱,房地產股異動是因為房貸利息抵稅的傳言。據查證,今年國務院批轉了發改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研究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方案,并將于2017年付諸立法。意見特別提到“完善稅前扣除”改革,其中重要內容是增加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支出等專項扣除項目。
所謂房貸利息抵稅,一般而言,是指在計征個人所得稅時,將房貸產生的利息作為稅前減除項扣除,對扣除后的收入部分課以個人所得稅。這也就是說,房貸利息可以在納稅前抵扣納稅所得額,對大部分來說,這可以為個人節省房貸利息約15%到45%。
業內人士認為,讓個稅改革提速的恐怕是眼下日益嚴重的財政壓力。今年1-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8848億元,但預算支出為134154億元,收支矛盾突出。此外,因營改增而實現的減稅規模也達到數千億,這無疑使得本來就窘迫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此時進行個稅改革,一方面能夠讓稅制更加公平,減少普通工薪家庭的壓力;另一方面,又能加大高收入家庭,尤其是富豪家庭繳納的個稅,對于彌補財政缺口有好處。
猜想二:年前“雙降”?
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在這12個月內已經施行了六次降息和五次降準,資金流動性政策得到了極大的釋放。2015年僅剩下一個月,高層在貨幣政策方面是否會“鳴金收兵”?抑或是在年底最后一個月內再不留余力地“放水”?
事實上,央行對外表態上,往往羅列諸如寬松、適度寬松、穩健、適度從緊、從緊等模糊詞匯。對市場而言,央行對貨幣政策的描述頗有些感性,幾乎沒人能夠說清“由松及緊”每一檔所對應貨幣量的準確邊界。這也為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對貨幣政策彈性抱以期待。
盡管多家券商在年底策略會上表態認為年底再次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高層最近持續對房地產行業表態,比如習近平、李克強多次強調房地產去庫存,加之中國經濟的持續疲弱,房地產對經濟的支柱作用仍然很大。由此看,“最后的瘋狂”在降準降息層面也不是不可能。
猜想三:中央城市工作
會議=房地產會議?
另一猜想則集中在了年底可能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據有關媒體報道,改革開放后的第二次城市工作會議即將召開,討論的內容包括城市規劃、住房政策、城市人口規模、城市基建等重要議題。從1978年召開的全國城市工作會議成果來看,第二次會議無疑會決定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城市建設的方向與進程。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國家對房地產的“寬松”政策一直在升溫,年底的預期仍然存在。在目前市場熱點缺乏的情況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也被外界廣為理解成“中央房地產工作會議”。方正房地產研究院夏磊認為,12月將呈現“政策將出-地產重估-估值回落-政策來了”這種循環,直至預期兌現。
猜想四:基本面+技術面
這類猜想的邏輯比較清晰簡單。技術面看,今年8月份以來的反彈行情中,房地產行業漲幅較小,據Wind的統計,房地產指數8月至今的漲幅不到30%,落后于一些重組股及中小創業板。估值上看,房地產行業目前PE為25倍,PB為2.39,整體看比較合理,尤其是龍頭公司PE低于15倍,其中保利地產為7.85倍,萬科為9.76倍,金地集團為13倍。
基本面看,四個字:銷量不錯。根據第三方機構給出的監測數據看,9、10月份樓市成交較為一般,但9、10、11月已經連續三個月環比改善,且11月同比大致和10月份持平,結束了6月份以來的持續下行態勢,顯示銷售情況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