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來,全國各地樓市調控持續進行中。這一輪調控中的行政手段,從房價、市場、以及交易環節的規范等多方面入手,力度及范圍都有所加強。有專家表示,以往的調控政策在購房行為方面往往只有“兩限”:限購、限貸,現在擴展到了“四限”:限價、限售、限購、限貸。
樓市需求端大招頻放 4月20余城”限售”
2017年的樓市“金三銀四”始終伴隨著政策調控的腳步。針對樓市需求端進行的調控已經從各熱點城市的新房市場擴圍到二手房市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限售模式。
據不完全統計,4月份以來,全國有包括成都、廈門、福州、杭州、青島、廣州、福建閩侯縣、珠海、河北承德、惠州、揚州、常州、長樂、徐水、啟東、白溝、海南、東莞、西安、濟南等20多個城市規定針對個人或企業將名下住房上市交易的最短年限,要求在規定的年限期間,不得上市交易。
業內表示,以往的調控思路都是以限售限貸為主,并且主要針對的都是新房市場。但最近幾年很多熱點城市都已進入”存量時代”,因此本輪調控的特點就是全方面發力,從控房價、穩市場、延伸到交易規范等各個環節。
雙管齊下 供地端緊跟需求端放大招
在很多業內看來,本輪調控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不僅僅限于需求端,在土地供應側也放出“大招”,雙管齊下,由此可見政策制定層面對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
4月6日,住建部和國土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應,對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特別是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應規模,去庫存任務重的城市要減少以至暫停住宅用地供應。
《通知》規定,各地要根據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適時調整住宅用地供應規模、結構和時序,對消化周期在36個月以上的,應停止供地;36至18個月的,要減少供地;12至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奏。
以北京為例,近期北京土地市場加大了土地供應的力度,特別是自住房地塊的供應力度。僅在4月最后一周,北京土地市場共有7宗自住房用地進行公開競拍,分別位于朝陽、順義、豐臺、大興、門頭溝、石景山六區,總建設面積超過32萬平。
業內認為,隨著北京自住房土地增加,北京土地供應結構正在發生明顯調整,預計未來幾年自住房對北京房價的抑制作用將繼續放大。
對于未來幾年中國政府的住宅用地供應政策,有業內人士認為需要根據房地產市場的形勢來判斷。如果房價下行,土地供給就會收縮,房價繼續上漲,土地供給會進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