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一項基本的物權制度,不動產登記制度正在悄然“發力”。國土部近日表示,力爭到今年底前全國所有市縣的不動產統一登記接入國家級信息平臺。全國聯網后,是不是所有人的房產信息都可以查到?其實,這個還做不到。為了保護公民的個人隱私,《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嚴格限定了查詢范圍和查詢申請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有增無減,人民群眾也有很高期待。房產等不動產作為能保值的財富,被貪腐受賄異化成“硬通貨”,“房叔”“房姐”在權力和金錢中長袖善舞。然而,如果期望不動產全國聯網后可以“以房查人”,可以斷了貪腐的根,那就有些會錯意了。
不動產聯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房產成為腐敗的工具,但是這僅僅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事實上,不動產登記中最核心的全國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工作2010年就已經啟動,只是進展并不順利,由此可見既得利益者的軟抵抗。一些狡猾的貪官處理房產的手段都是跑在制度前面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非典型貪官趙德漢住單位筒子樓,只是他坐擁別墅的障眼物,因為豪宅“沒在名下”,所以對檢察官的問詢坦然處之。近年來爆出的房產負面案例屢屢刺激貪官脆弱的神經,使其成為驚弓之鳥,視房產如燙手山芋,再加上不動產聯網的亦步亦趨,在這種背景下還貪戀于名下房產的幾何式增長,那真是“低智商”。
回歸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本質,可以看出它是《物權法》的再次延伸,目的在于使合法財產得到更好保護,群眾辦事更方便。它的日益完善,對于市場是巨大利好,這才是我們對它的最大期待。至于反腐,則更需要制度的剛性,把權力關進籠子里,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