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我國房地產市場在因城施策、有效化解房地產庫存的政策指引下,整體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政策及貨幣環境的持續寬松,推動了成交的增長,這也有效的促進了樓市去化周期的縮短。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的20個代表城市可售面積在上半年同比下降25.3%,處于近兩年最低水平,庫存消化時間縮短至7.7個月。
各地加入去庫存大軍 整體效果顯著
在因城施策的方針下,遼寧、四川、湖南、山西、海南、浙江、廣東、云南、重慶、貴陽等多個省市根據當地的庫存情況,相繼出臺了包括鼓勵農民工進城買房、放寬信貸政策、降低買房門檻、增加購房補貼、減少土地供應等去庫存政策。
這種情況下,樓市經過半年的調整,去庫存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643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了28.6%,商品房待售面積從3月-6月四個月連降,截止到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為71416萬平,比5月份減少了753萬平。
城市分化嚴重 三四線庫存壓力仍大
盡管2016年上半年樓市整體庫存出現下降趨勢,但不難看出,一二線城市是縮短去化周期的主力,而對于三四線城市來說,去庫存的壓力依舊非常大。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顯示,一二線城市商品住宅庫存壓力已基本釋放,三四線庫存仍相對較高。根據重點城市可售面積及出清周期數據,一二線熱點城市平均去化時間已經降到8.5個月以內,而多數三四線城市去化時間仍超過15個月,如湛江、運城、江陰等城市短期庫存去化時間在20個月以上。
針對這種情況,業內人士認為,三四線城市的發展較為落后,對人口的吸引力較弱,人口外流現象顯著,樓市需求量的不足,造成了庫存壓力的增加。
熱點城市庫存告急 合肥南京去化周期不足兩個月
盡管2016年樓市首要任務是去庫存,但對于部分熱點城市,控房價也成為樓市的另一個重要任務。
2016年上半年,一線城市土地供應量有限、樓市需求量大,造成了一線城市房價上漲過快,樓市豪宅化趨勢嚴重,而這一現象,直接導致了一線樓市需求的外溢,一線城市周邊的熱點城市接棒一線,轟轟烈烈的加入了“漲價”大軍,去化周期大幅縮減,甚至有城市庫存已告急。
以被稱為樓市“四小龍”的南京、蘇州、合肥、廈門為例,需求量大增導致這四個城市的房價漲幅已持續領漲全國,甚至一度超過北上廣深,土地市場更是頻頻刷新地王。“無房可售”成為這些城市樓市的現狀。數據顯示,目前南京和合肥的去化周期已不足兩個月,廈門去化周期約兩個月,蘇州去化周期約三個月。
在這種不同城市分化嚴重的情況下,一邊是去庫存之路漫漫,一邊是庫存告急房價地價雙漲,未來一段時間內,去庫存與控房價仍舊將是樓市最重要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