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四個月樓市回暖主要是一線城市及其周邊城市、部分二線城市的貢獻拉動,三四線城市則基本沒有反彈,這折射了中國房地產區域性、結構性的“冰火兩重天”現狀。
總量上,中國房地產庫存依然較大,去庫存仍是主題。中信證券認為,房地產庫存可以劃分為“已出讓未開工的土地”、“在施工未銷售的資源”和“已竣工未順利出售的房屋”三大部分。其根據一定假設測算,在2015年底,全國純住宅(不含農村房屋,不含小產權房)的庫存有59.1億平方米,全部房屋的庫存有100.9億平方米。2015年,我國城鎮住宅廣義庫存去化周期為5.3年,所有房屋廣義庫存去化周期為7.9年。
中信證券認為,庫存量龐大仍是行業的主要問題,特別是商辦類土地出讓嚴重過剩。過去十年來,商服用地一直都占到房地產用地出讓30%上下的比例。而在商品房銷售中,商業物業的銷售占比一直都只在10%左右。不少地方政府喜歡營建商業綜合體,建造大量的商場、寫字樓和酒店,商業地產的供給過剩程度遠超住宅。
由于需求不同,各地樓市庫存“去化”也不同。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分析認為,按照此前6個月商品住宅的月均成交套數倒推,北京目前約有6.66萬套商品住宅庫存的去化周期為8個月,已接近8-10個月合理去化周期的水平。
戴德梁行北中國區研究部主管陸明說,目前北京樓市出清周期保持在9到10個月左右的相對合理水平,出清周期持續降低。但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較大,截至2016年3月出清周期已上升至31個月左右。
諾亞研究認為,成交方面,預計2016年整體成交量不及2015年,但優于2014年。其中,一線城市及部分庫存壓力較小的二線城市去化壓力下降,而庫存高企的三四線城市供過于求的局面年內難以改善。成交價格方面,各線樓市價格分化將進一步加劇,去化壓力大的三四線城市房價面臨下行壓力,而價格飆升的一二線城市瘋狂一段時間之后將重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