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環境較為復雜,貨幣政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貨幣有必要保持寬松,但同時房價升溫CPI走高,貨幣政策是否有必要收緊?央媒今日評論稱,穩增長才是當前貨幣政策首要任務,不要被房價和CPI束縛。
《經濟參考報》今日頭版評論稱,貨幣政策需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依照主要矛盾來調整。因為在當前復雜的經濟局面中,沒有十全十美的政策,宏觀調控只能是幾害相權取其輕。
該報道稱,房價上升是地產去庫存、經濟復蘇中必然會出現的伴生狀況,絕不僅僅是因為貨幣寬松。要實現在控房價的同時保證經濟復蘇,以及在抑制部分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同時又推動多數城市的去庫存進程,貨幣政策力有不逮。因此,抑制房價的責任應當交給那些指向性更強的結構性、地域性政策,而不應當強壓給總量性的貨幣政策。
針對近期豬肉和菜價推高通脹,該報道表示,目前CPI數字走高令“滯脹”預期升溫,但貨幣政策也不應做反應。盡管菜價漲得快,但跌得也快,近期漲幅已明顯回落。另外,雖然豬價上漲比菜價更具持續性,但當前豬價上升是因為豬肉供給量減少。對于這種供給受限所引致的價格上漲,調控需求的貨幣政策無能為力。因此,面對當前這種主要為供給面因素所帶來的通脹沖高,貨幣政策最恰當的應對就是不做應對。
該報道總結稱,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居高不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GDP年增速穩定在6.5%之上的目標之間矛盾才是主要矛盾,決定了當前的貨幣政策需要保持寬松來支持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托底經濟增長。而房價和通脹的上升只是次要矛盾,貨幣政策對此理當不做或少做反應,而把矛盾的化解留給更有針對性的結構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