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一個很短的視頻,一個孩子,大概六七歲的樣子。父母外出打工,即將坐車離開,在車窗外的孩子,眼神里已經有了淚,但還是揮手與父母告別。
多聽話的孩子,但,現實又是多么的殘忍。
我們常常說,我們大多數低收入的人,并沒有想過追求偉大的財富和事業,但是,只求公平。
然而的是,公平,很難在社會生活中,布局的合情又合理。
金錢,對一些人來說,它可能真的是紙,任意揮霍。金錢,對一些人來說,它真的是生活的支撐,珍惜而難得。往往就是這些人,在創造著最真實的社會財富。
近兩年來,受國際國內雙重影響,經濟形勢大不如從前。對大多數人來說,錢難掙了,特別對于外出打工的人,空有一番力氣,卻找不到下力干活的立足之地。
有同村的人發來信息,說,已經閑下來兩個月了,廠子里沒活。還有的說,一直在溜達找活,一直沒有合適的或者也找不到。
眼下,真的是度日艱難。本打算好好干一年的想法,一下子又泡湯了,一轉眼到了2022年的下半年。
房子,可能是最痛的心病。
有在外地打工的朋友打電話,說滕州的房子已經降價了,我卻不以為然。市場雖然變得冷淡,但是,還并未發展到降價的地步,因為,這還需要時間,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而對于他說的,自己快要還不上房貸了,我內心一陣愕然。這是時下里比較敏感的話題。想想,夫妻二人外出打工,并沒有多少積蓄,為了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在城里貸款買房,而每個月的還貸來源,僅僅是打工的工資,效益不好,工資也沒得賺,只能在外地的天空下轉悠,心里面著急不是吃不上飯,而是還房貸。吃飯的錢可以省,而房貸,是一分都不能耽擱的。
這真是兩難,倘若回家種地,糧食是有的吃,欠下的錢,可能就還不上,還不起了,對于有的人的斷供,可能是走投無路,無奈之舉。
當談及到房子,從大勢上來看,連日以來,全國因為房產的風波,一波接著一波。似乎房地產的暴雷,與千家萬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國美電器的暴雷,更是說明了,牽一發而動知己。
好在,滕州,作為四線城市,出奇地平穩。
“一線城市買套房,人生從此不迷茫;二線城市買套房,十年你會超同行;三線城市多套房,賣掉才輝煌;四線城市再買房,如同交公糧;縣城你要再買房,一輩子都白忙。”
而對于滕州,沾上了四線和縣城,卻還如此穩健,實在令人欣慰。
對于買完房子或者是艱難還月供的人來說,房子的降價,可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即便是對于四線城市和縣城,大多數人不看好,然,對于滕州,還是要樂觀以待。畢竟,人口基數和經濟發展,決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發展,帶動著房地產的房展,更何況,滕州的國企,承載著國家的使命,富強的使命,屬于相對的良心企業。
即便是有一定幅度的下滑,相信,長遠來看,滕州經濟的不斷發展,也將會把房子,牢牢栓在,穩穩的木筏上,激流勇進。
從目前的預售數據來看,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房子只有去年一個季度的量。眼看著7月已經過半,看形勢,今年的成交量應該會比去年,相差甚遠。
成交量的下降,勢必會引起價格的波動,只是堅持的時間的早晚的問題。說到底,又扯到供求關系上了。市場,總體來說,還是逃不了規律,供求,是一切商品所追尋的法則,只是,有區域、時間、產品屬性的區別。
想想當初,如今,誰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
生活好了,至少不用為吃穿發愁,然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在這個內心攀比的大潮中,大家都在追求不公平當中的平等,買房子,成了年輕人表面成功的首當其選,這背后,是父母多少辛苦,又是多少無奈。房價降也好,漲也罷,只是安身立命的家,一個下班后的歸宿,一個勞累了一天的疲憊卸貨的地方,一個夢想啟航時而被碾壓的地方。
就像劉震云的成名作《一地雞毛》,給了躊躇滿志的年輕人一記耳光。
這躍然紙上的累和心酸,深藏著成年人猝不及防的崩潰。
年輕的時候,誰都幻想著,要把人生過得光芒萬丈。
但生活從來都是一地雞毛,沒有誰能置身事外。
總之,為房子張望的這一代人,或者說是這幾代人,為了一所房子,城市里所謂的光鮮,他們忙著哭,忙著笑,忙著在自己的心酸里,酸于一觸即發的悲涼,又爽于奔波而苦的偏激。而年輕時候的夢想,似乎都付之于現實的迷惘之中。
詩人北島曾寫道:
“那時候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所以,我們將成就一種新的生活作為生活的標準,房子,應該是我們在奮斗中一排排堅定的基石,而不是羈絆,或者是砸碎夢想的磚頭。
在雞飛狗跳的世界里仍保持坦然。
如今,市場的冷淡,再一次潑向了為房而奔走的人們,無論如何,漲與跌,都是當頭棒喝。因為,過去的匪夷所思已經慢慢被人們習慣,如今又要被打亂,在所思匪夷中徘徊一陣。
面對環境的復雜多變,面對前途的渺茫未知,活在當下,最好的方式就是適應環境。
而不是試圖去改變它,因為,氣勢洶洶的大環境,不是哪一個個體所能主宰,更不是相對于弱小的我們,所能掌控得了得。
人生如一場修行。得意時,一日看盡長安花。
艱難時,潦倒新停濁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