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2017年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顯示,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繼續全部回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或持平城市擴大到10個,比6月份增加了一個城市。而在70個大眾城市中,7月份有14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了4個。
全國房地產商會聯盟主席顧云昌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本輪上升周期的最高峰已經過去,未來一段時間將會走向下行周期,2018年可能會出現房地產投資、銷售和房價的低谷。
房價環比下降的城市又增多了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解讀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稱,7月份,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發揮作用,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總體穩定。
從同比看,1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漲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8至4.9個百分點之間。
從環比看,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或持平的城市擴大到了10個。其中,有7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出現下跌,北京、南京、鄭州、成都均環比下跌0.1%;天津、福州、深圳則均下跌0.2%。另有三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與上月持平,分別為上海、杭州和無錫。
而70個大中城市中,7月份有14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4個,其中9個城市環比下跌,5個城市環比持平;16個城市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6個。
專家分析,7月份房屋銷售市場繼續降溫,充分說明了購房政策效應的積極釋放,房企在價格方面也會相對低調,適當會做讓步,這樣也會制約房價的上漲。
從房價漲跌城市數量來看,專家稱,上漲的城市數量有所減少,而下跌的城市數量有所增加,這也充分說明了當前政策管控下,各類城市會基于不同的市場交易來決定產品的定價。
專家預測,隨著淡季的到來,類似城市房價上漲的動力開始減弱,更多城市會加入適當降價促銷的行列中來。
2018年可能是房地產周期低谷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均連續10個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分別回落1.7和2.0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連續8個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連續6個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
分城市看,一線城市房價環比趨于穩定,二三線城市漲幅有明顯回落。
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7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持平,二手住宅價格下降0.1%。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均上漲0.4%,漲幅均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0.6%,二手住宅價格上漲0.4%,漲幅均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
專家分析稱,該數據說明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有效,以及部分城市需求提前釋放以后,當前交易開始降溫,市場價格也開始回落或結束暴漲態勢。
顧云昌也認為,此前各城市出臺的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措施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指出,另一方面,房價增速的放緩甚至在一部分城市出現降價更多地是市場周期的規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基本3年就有一個短周期。2016年底應該是本輪周期的最高峰,而現在已經出現回落。”顧云昌說,不同城市的表現會出現一定差異,但目前部分一二線城市已明顯進入了下行周期,其他城市預計也會跟上。
顧云昌預測,中國房地產市場本輪周期的低谷預計將在2018年到來。“總體來說不會有大起大落的現象,但對于一些企業來說未來一段時間日子可能會比較難熬。我知道有些房企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完善租賃市場只是長效機制的一部分
除了因城施策各地從需求端發力的各種房地產調控政策之外,近期不少城市也密集出臺了“租購并舉”、“共有產權房”等政策。
那么租賃市場的完善和保障房體系的建設會不會對房價產生影響?
顧云昌解釋,租賃市場此前的發展可謂相當緩慢,而現在一些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正在積極地完善租賃市場,而當租賃市場和保障房體系能在供應上形成一定大的體量時,確實可能會對城市的房價產生一定影響。
“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外一些租賃市場相當健全的地區,房價仍然有可能出現短時間內大幅度的上漲。事實上,房價的波動與貨幣政策和土地的供應有著更密切的關系。”顧云昌說。
顧云昌表示,完善租賃市場和保障房體系只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一部分,而要令整個房地產市場更健康,則要從長效機制的各方面同時入手。“這將涉及到金融改革、土地改革和財稅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