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朋友對于居住質量的追求也在不斷的提高,所以在買房的時候樓盤環境的好壞就成了很多購房者非常關注的問題。確實,對于消費者來說,買房子,就是買一種生活方式。很多人在選擇樓盤的時候,都知道要將綠化率考慮進去,那么綠化率是什么呢?為什么要將綠化率考慮進去呢?
通常,我們在開發商的宣傳資料中會看到“綠化率”一詞,其實綠化率并不是一個非常準確、規范的用詞,因為其并沒有法律和法規依據,準確的說法應為"綠化覆蓋率“,而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的衡量樓盤綠化狀況的國家標準是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兩者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的。
綠化覆蓋率
綠化覆蓋率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開發商所說的綠化率的準確叫法,綠化率主要是開發商的標準,在開發商的宣傳資料中使用頻率高。綠化覆蓋率主要就是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化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綠化面積有很多,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等都可以算為綠化面積。此外,公共綠地內占地面積不大于1%的水池、雕塑、亭榭等建筑物也可以算作是綠化面積。
綠地率
綠地率是指小區用地范圍內各種不同類型的綠地面積的總和與小區的居住用地面積的比率,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這里與綠化覆蓋率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就是:小區綠化面積距建筑外墻1.5米和道路邊線1米以外的用地,才能夠被稱為是綠化用地。其計算公式為綠地率=綠地面積/土地面積。
從上述的解釋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實綠地率的算法要比綠化覆蓋率要嚴格很多,綠化覆蓋率中所說的綠化面積相對而言比較寬泛,大致長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綠化,所以這三個概念的關系可以表述為:綠化覆蓋率=綠化率>綠地率。
我們在看樓盤的時候,除了了解開發商的綠化率情況,也需要看一下綠地率是多少。通常來說,綠地率越高,建筑面積越低,開發商可回收的資金越少,用戶的舒適度更高。而且小區內會有一個優美的居住環境,有著清新的空氣,更適宜居住一些。
知道了這個你就可以更好的判斷小區的居舒適度了,小編在這里建議大家,不要光看開發商宣傳資料上的綠化率,可以進一步向置業顧問尋味一下樓盤的綠地率大小,得到的結果會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