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貴是活生生的現實,可是年輕人沒錢也買不起房更是血淋淋的現實。雖然買不起房,但是老婆得娶吧,怎么辦呢?有的已經為了房子不顧一切了,有的即使一切不顧依然永遠無力買得起。房子可以買不起,但是老婆好賴似乎都得有標配,那么問題來了,房子一天比一天貴,怎么可能解決呢?
近日,某婚戀網聯合房產中介發布了調研報告顯示,“房子=票子=愛情”這樣的觀點竟得到了近半數單身男女的認同。調查顯示,有近6成甚至7成的女性對男方的要求是無房不嫁。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女性講的是實話,而且也嚴格執行自己調查時的投票,那么很多男性就只能打光棍了。因為買不起房對很多人來說是過不去的坎。
任何不好的東西發展到了極點就要往好了方向發展,最近對于年輕人住房的問題還是非常多的,一個接一個,可能很多悲觀的人依然看不到希望,特別是更有居心不良的人故意忽悠你,其實人雖然不能太單純,但是心中有美好的向往還是很不錯的,總比那些心中有黑的人強得多。
國家 統 計 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一二線城市價格同比升幅連續回落,一線城市環比回落。中原地產分析稱,樓市雙拐行情出現:一二線城市價格全面被控制,首次出現一線城市升幅平均下行;另外,上升城市依然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從上半年銷售數據看,三四線城市價格升幅依然偏大。
一線城市的房子確實便宜了,不過不要誤解,這點數據的輕微變化也頂多是搞研究可以用得上,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幾乎難以指望價格的回落而買得起房。所以,這條路似乎很多人是不宜走的。
或許年輕人買房依然很嚴峻,或許大齡單身仍然會成為一個長期的問題。但是總有人在努力,年輕人買不起房,那就想辦法多供給,從多種居住形式上著手,從房子價格上下手,從買不起房提供租房的空間抓手,從改變人們的居住觀念入手。
前不久,團中央發話了:將幫助大齡未婚青年找合適伴侶。大齡未婚是中國青年迫切關注的重大問題,共青團將幫助大齡未婚青年找合適伴侶:一些功利化的婚戀觀和落后的婚姻習俗,對青年的婚戀有影響。
這就意味著很有可能就會讓房子這個大大件被拉下神壇。當然很難很難。但是有了希望。
安家融媒認為,當愛情遭遇房子,房子也已經不是以居住屬性為本了,房子也早已被賦予了更多的價值,那就是這么多年來投資房產的利益誘因。試想一下,如果房子不會對普通人造成巨大壓力,房子就不會如此搶手,丈母娘也就不會無房不嫁。
如今在國家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后,房子本身的使用價值將發揮重要作用,而其金融屬性也會隨之相對弱化。對于更多的炒房者來說,更是莫大的打擊。沒了炒房者,房子回歸居住屬性,丈母娘才發現原來房子不是人人都非要買,只是一個住的地方而已。別笑,我敢保證,多數丈母娘看中的并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房子未來的升值潛力。
應該說是從2015年開始,國家就提出鼓勵住房租賃。今年5月19日,住建部就住房租賃和銷售管理條例征求意見,鼓勵簽訂長期租賃合同。既不能隨便轟你,也不能隨便給你升房租,可以說會從政策上給予保障。
隨后各大城市也加大了開發商只售不租的自持土地,那么在土地供給上已經向租房者傾斜。
剛剛前不久廣州率先推出“租購同權”的政策,讓租房者同樣享受到與購房者類似的權利,國家九部 委就發文推出12大試點城市,當時還有不少人半信半疑,甚至覺得不但不會讓購房者減輕壓力,還能讓房租升起來。更有人說,只要戶口不放開,就不能起到根本效果。這不,大招真的來了,多地已經明確要實現租房落戶。
中新網報道,無錫28日發布“租房可落戶”的新政,引發社會關注。鄭州、揚州、濟南等多個城市近期也已提出或醞釀提出類似舉措。其中,把租賃房屋納入“合法穩定住所”范疇成新趨勢。業內人士認為,若租房不能落戶,租購同權便無從談起,租房落戶有助保障租賃群體權益,更多城市或跟進。
安家融媒想說,這次這么快就出來絕非簡單的效仿,而是國家早就有布局的運籌帷幄,也就是說,大招不是不出,而是要一步步來。可見,那些依然抱有幻想特別是對政策持懷疑態度的應該可以放心了,特別是這次大會上提出,要堅持政策持續和穩定,更加堅定了國家穩定市場的決心和力度。
房子買不起一定會成為常態,租房也一定會成為常態。只是現有的租房環境尚不健全,隨著市場的成熟和國家的規范化管理,租房子娶媳婦也不是難事,到那時,沒有人還會為著買房天天嚷嚷了,因為房子如果擇去了炒房因素,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之后,沒有人說不買房不行。
安家融媒必須聲明,國家鼓勵租房,并不意味著讓大家都去租房住,而是說租房市場更加健康良性,也標志著一個全新的租房時代來臨。國家鼓勵租房,嚴厲打擊炒房,人們的觀念也會隨之改變。
其實,人生沒有那么難,很多時候是我們并不知道珍惜,或者根本就不知足,況且中國人遇到困難,也沒那么可怕,車到山前必有路,要相信未來的前途會更加光明。房子可以買不起,但是住房一定會有的,媳婦也會有的。前不久國家統計局數據公布,人均40.8平的房子,也足以證明房子總量并不缺,不過該如何調劑可能需要下一番功夫,但好消息就在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