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各地6月份樓市數據陸續出爐。從傳統上來說,6月由于牽涉到開發商沖擊半年業績,往往是一年中成交相對高的月份。然而北上廣深等熱點城市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并沒有取得好的成績,成交等依然低迷,由此也反映了上半年樓市平淡的表現。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受新一輪地產調控“因城施策”影響,去年下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密集出臺調控政策,從當前市場數據表現來看,調控效果明顯。
根據數據顯示,今年6月,上海全市一手商品住宅成交量為68.61萬㎡,環比下跌3.42%,同比下跌45.05%。
業內指出,今年6月,上海一手市場成交維持了之前的相對低位水平,并且是2011年以來,歷年同期的最低水平,甚至低于樓市較為低迷的2011、2014年同期水平。
上海某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6月是各大房企做半年業績的時間,和以往不同,今年上海市場這種動力不足。相反,淡季特征提前釋放出來。市場表現清淡一方面和調控有關,6月以來部分銀行收緊房貸利率優惠,有的銀行甚至將首套房利率提高到標準利率1.1倍,直接影響買家積極性。其次,隨著半年樓市清淡走勢,買家預期早已發生扭轉,現在入市的意愿大不如前。因此6月成交不佳早已是預料中的事情。
據數據統計,上半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網簽16332套,環比2016年下半年下滑48.6%,同比2016年上半年下滑38.6%。
對此,分析認為,北京樓市經歷2015年和2016年高熱之后,一方面購房需求被提前透支,后續市場需求乏力。另一方面,為遏制樓市過熱,去年“9·30新政”及時出臺,對降溫樓市起到重要作用,北京新房市場交易量持續下滑;今年“3·17”新政的落地,對穩定市場預期,降溫樓市作用更加明顯,使得北京新房市場交易量進一步探底。
據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7月1日公布數據顯示,深圳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每平米54492元,環比5月微微下降了0.04%。自去年10月份深圳出臺住房調控政策以來,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已經連續九個月環比下降。今年6月份新房價格同比2016年6月,已經下降了11.8%。
業內人士指出,伴隨深圳全市新房均價的“九連降”,去年年末深圳推行住房調控政策成效已持續顯現。此外,蘇州、南京、合肥、廈門等地新房數據也由熱轉冷,上半年成交量均出現同比下滑。
中國指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研報指出,2017年上半年,在強調堅持住房居住屬性背景下,地方調控政策差異化明顯,熱點城市政策不斷收緊,限購限貸力度及各項監管措施頻頻加碼,開啟“限售”模式且范圍不斷擴大,同步加強房地產金融監管,著力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中央出臺住房租賃市場管理條例,加快購租并舉住房制度建設,深化土地、人口改革,加快長效機制的建立,為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構建良好的環境。
展望下半年樓市,盧文曦認為,上半年平淡的表現把回籠資金壓力集中到下半年。外圍市場中美聯儲加息對中國樓市后續運行產生影響,信貸收緊直接影響購房意愿。加之7、8月份面臨淡季壓力,在此背景下,不排除還有更清淡的結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