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叫“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說的是有些人自以為撿了便宜,其實是被坑慘了卻不自知。作為一個替工薪族出謀劃策的震中老師,今天就來破除一個房價暴跌的天大誤區。先想一下這兩個問題:什么人最期盼房價暴跌?房價暴跌后,損失最慘的是誰?
當房價暴跌,大家的收入都下降了,沒有積蓄的人還是買不起房子。但是,有積蓄的家庭可以隨時買房,不慌不忙。原來200萬的房子,有積蓄的家庭本來就付得起首付,但因為總價太高,還貸期長,怕有風險,才沒有買。當房價下降到120萬,他們可以從容買入,即使房價還有下降的空間,風險也比200萬時小了很多。
房價暴跌后,坑的最慘的人是誰?
表面上看,房價暴跌后,擁有多套房產的人虧得最多。但實際上,他們最能從房價暴跌中獲利。為什么呢?當房價開始下降,剛需就會忍不住出手買房。這時候擁有多套房產的人就可以出手了,將手中的房產快速賣給急著買房的剛需。當房價降至低谷,這些人又可以用買房所得的錢以低價再買入幾套房產,等待下一輪的爆漲,所以,擁有多套房產的人不怕房價下跌,價格波動越大,他們越能從中獲利。而真正被坑的,是那些沒有買房的人。
富人和窮人的比較
然而,這一惡性循環并不會發生在富裕人群身上,因為富人并不背負房貸壓力,而且還持有超過占總資產一大半的金融產品、債券、股票、基金等。如果房價下跌20%,對他們而言,其不動產的損失就真的只有20%而已,而不是窮人的100%。
因此,我們看到在2008年的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后,美國窮人的平均資產凈值從三萬美元下降到了零甚至是負數,而富裕階層的平均資產只是從300百萬美元左右下降到290萬美元而已。雖然從絕對數字來看略有損失,但與徹底輸光的窮人相比,富人的財富實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也就是說,社會貧富差距因為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而增大了。
高杠桿風險,加上逐步走高的長期利率,這么不靠譜的房價隱藏著如此巨大的債務風險,人們目前竟然還渾然不覺,依舊對房子還如此狂熱,實在匪夷所思。房奴,才是我們這個社會最脆弱最悲劇的人。或許只有到房價一地雞毛的時候,資產已跌為負數的他們才可能醒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