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像磁場一樣吸附著資本不斷流入,成為全社會資金投資與避險的不二之選,在“資產荒”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成為銀行的首選,房地產,再度成為這個夏天最火熱的名詞。
這不,一個讓廣大房奴內心“燃”起來的消息來了,房地產稅、個人所得稅正積極推進中,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即將到來,又能省下一大筆了,貸款買房少交個稅,也比放水要合理、有效得多,個人購房享受個稅抵扣政策,讓真正需要房子的個人買得起房子。
工薪族一算,辛辛苦苦增加的那點工資,全都用來扣稅了,而有很多灰色收入的富人,卻有不少避稅的法門,所以這次的個稅改革就明確了,要綜合征收,分類抵扣。
對于中小戶型和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宅的自住消費,應給予稅收優惠,首套購房者應享受個稅抵扣政策,抵扣采用“先征后退”的辦法。
買房子還要出“個稅”,這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特別是買二手房的,個稅即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取得的各項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
個稅具體出多少呢?分幾種情況:
(1)住宅:全額的1%或者差額的20%;
(2)非住宅:公證價÷1.05×1%;
(3)房東唯一住宅且契稅發票滿五年:免個稅;
也就是說,只有一種情況可以免除個稅,那就是房東名下只有唯一一套房子而且已經滿五年時,其他情況一律需要上個稅。
房屋買賣時個稅應當由賣方出,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都把個稅轉嫁到了買方名下,很多人對此憤憤不平。
買房個人所得稅買方出還是賣方出?原則來說個稅賣家出,但現在一般來說都是買家出,營業稅、個稅是賣方承擔的、買方承擔契稅,但一般具體操作的話會比較靈活,現在很多房子都是買方承擔的。
個稅由買方出,其實是沒有依據的,只是房東賣房時喜歡要一個凈價,也就是拿到手的價格,所以讓買方出個稅,此外一概不管。
考慮個稅改革的背景,傳聞在短期內成為現實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把“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僅僅視作刺激樓市的政策,可能是過于狹隘了。
首套房利率優惠好還是減免個稅好呢?與商業銀行對個人首套住房利率打折相比,個人所得稅減免還是更加可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它打補丁,讓這個制度更加公平和可行。
當然,在很多人買不起房的情況下,這項政策確實很容易被視為“劫貧濟富”,即便工資能達到交個稅水平的,也往往買不起房,同樣也享受不到好處,千萬不要這么想。
這種減免在某種程度上會被視為是對富人的減稅,因為高收入者從這些稅收激勵中獲得的收益遠多于低收入戶,不過在金投網小編看來,還是可以控制的。
主要目的是“減負”,資本所得的稅負輕于勞動所得,而且這些真正的高收入人士,很多其他渠道的收入都沒有被扣稅。
個人所得稅減免的總量限制是一個選項,就像美國對總價不超過100萬美元的首套或者第二套住房的貸款利息進行減免,中國當然不可能是100萬美元,但100萬人民幣是不是可行?
但問題來了,政府愿意為提供首套住房按揭貸款的金融機構進行所得稅減免嗎?其實這是可行的,只是看要不要實行了。
個人的很多消費,可以拿來抵扣個稅,比如,你參加了一個培訓課程,自我提升,學費可以抵扣;贍養老人、供孩子上學,花銷可以抵扣。
更吸引人的一點是,買房后每月要還的房貸利息,也可以提前抵扣掉,剩下的收入,再收稅,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優惠,真正能夠促進消費的大招。
已經買房的和未來將要買房的人群60-90后都是受益群體啊,最先放開的可能是首套房,個人只有一套住房的房貸利息將用來抵扣個稅。
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個稅抵扣”,要義無反顧地推進所得稅制和房地產稅制改革,可能真的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