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個人房產信息的非法泄露、售賣、使用,已形成一條地下產業鏈。據報道,深圳警方日前對9家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發送信息干擾正常生活的企業相關人員進行了刑事、治安拘留,并關停了200余個騷擾電話。警方發現,其中有數十萬條無法解釋合法來源的公民房產信息,內容甚至精確到業主門牌號碼、面積。
不少網民表示,個人的房地產信息被泄露后,被各種中介結構和裝修公司騷擾,可謂防不勝防。對此,有關部門要形成監管合力,斬斷地下產業鏈,切實遏制信息泄露的廣泛性和頻繁性;對泄露公民個人房地產信息的不法分子和相關企業,必須依法查處,絕不手軟。
騷擾電話不勝其煩
網民“roundtwo”吐槽稱,“兩年前我賣了一套獨居,買了一套三居,幫父母出租了老房子……杯具啊,這三件事讓我成了房產中介的重點監視對象,之后無窮無盡的噩夢便開始了。過去兩年了,還有中介打電話來問我那套獨居賣不賣。”
網民“若惜淺秋”稱,一個星期幾乎有三到四天,每天都有很多中介打電話來問是不是有房子出售,嚴重影響生活和作息。有時候耐著性子告訴中介房子處理了,別再打了,可中介依然執著地打電話詢問。
網民“wanlinjie”稱,個人的房地產信息可能是經紀公司、開發商、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透露出去的,一些沒道德的人收了錢就把小區業主的名單給賣了,之后業主的聯系方式會在多家裝修公司之間流傳。
倒賣個人信息須嚴懲
網民“劉江”表示,若要讓信息有安全港灣,需要加大監督管理和懲處力度,使執政者、執法者形成聯合力量,發現一例查處一例,提高違法成本。只有打準要害,打到痛處,方能起到警示作用,才能遏制信息泄露的廣泛性和頻繁性。
網民“冷水辣椒”稱,房地產公司、物業公司等對房產信息泄露難辭其咎。但是在實際中,一些員工為利益泄露業主信息,只能被視為個人行為,很難追究公司責任,這不合理。雇傭這樣的員工代表公司與客戶交易,卻沒有有效管理防范,房地產公司和物業公司就是有責任。
網民“6030067336”建議,應對違法違規的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依法查處,責令限期改正,并記入信用檔案。拒不改正或情節嚴重的,依法作出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對嚴重侵害群眾權益、擾亂市場秩序的中介機構和不法分子,依法將其清出市場。
還有網民表示,防范個人房地產信息被泄露,必須斬斷房地產信息地下產業鏈,不能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有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