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6.9%,初步測算,前三季度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8%左右。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用“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于預期”四大關鍵詞,來解讀日前出爐的這份國民經濟成績單—今年第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7%,增速與前兩個季度持平。
在經濟增長向中高速換擋之際,開局之年前三季度6.7%的經濟增速,將為“十三五”整體目標的實現提供一個穩定起點,不過,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日前指出,國內經濟止跌苗頭初顯,但回暖還言之過早,仍處在筑底過程之中。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保持在平穩水平,但民間投資依然低迷,深究經濟運行軌跡依然是底氣不足。”李稻葵稱,“從長遠來看,依靠房地產、基建投資拉動經濟的做法是不可持續的,必須靠創新,激發一大批的企業家、產業投資者去真正投資”。
這是李稻葵在今年10月底的兩次公開表態。在日前華夏幸福主辦的“產業源動力:全球協同與中國創新”暨2016產業中國年會,和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的“2016尋求突圍”論壇上,李稻葵均對當前國內經濟形勢發表看法,他提及,“毫無疑問,中國經濟必須創新,這個緊迫性非常強烈”。
調控下拐點將至?
事實上,長久以來,房地產對國內經濟增長都發揮著支撐作用。國家統計局數據也提到,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6.9%,初步測算,前三季度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8%左右。
但“930”后,一二線城市樓市調控政策以及三四線城市地產庫存高企等因素,為房地產投資回升態勢增加了不確定性,這些因素也對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帶來挑戰。
調控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國家統計局對全國15個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10月上半月的房地產市場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這些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明顯遏制,房價走勢趨穩,其中深圳、成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3%和0.1%;網簽成交量下降明顯,其中成交量環比下降80%-60%的城市有4個,環比下降區間在60%-40%和40%-20%的城市各有3個。
“調控的范圍不會繼續擴大,除非個別城市仍然出現頂風漲價,但出來一個就會按住一個。調控的力度也不會繼續加強,現行的政策還會繼續嚴格執行,”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據他判斷,“這輪調整周期最少還有18個月?!?/FONT>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也在日前發表演講稱,中國經濟經過6年多回調,現在已經非常接近底部。從需求側來看,中國過去高投資主要依賴的基礎設施、房地產和出口這三只靴子基本上已經落地,或者接近落地,其中房地產投資將出現歷史性拐點。
創新生態需改善
深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的關鍵節點,新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何在?
“創新是推動產業發展的第一源動力?!比A夏幸福產業發展集團總裁趙威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經濟轉型離不開產業支持,而產業發展所必須的科技、資本、環境等要素必須嫁接上創新的因子,才能實現升級與突破”。
李稻葵稱,目前,中國經濟創新存在三方面優勢:一、龐大的市場。用戶多、產業多,使得創新收益更容易被放大;二、龐大的工程師群體。國內每年有120萬左右的工程類大學畢業生進入市場,為工程類的研發創新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儲備;三、優秀的創新硬件基礎環境。國內大量科技創新園區及相關產業園區,為企業創新提供了極大地便利。
不過,李稻葵也指出,目前國內的創新生態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缺少一個完整的金融生態,影響了創新潛力的釋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