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前,濟南房企業績斐然,除了旺盛的市場需求,與房企采用主動出擊的營銷手法積極攬客也有關系。樓市調控后,尤其是“濟八條”的出爐,給房企的銷售行為帶來諸多限制,在規范房地產市場的同時,也使房企的營銷手段“收斂”了許多。
樓市調控前房企積極攬客為哪般?
濟南樓市調控前,政策給力,市場得力,房企持續發力,主動出擊,賣力營銷,以期獲得更多的客源。房企之所以如此積極,除了與追求更好的業績有關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現在政策這么寬松,又趕上濟南多個片區拆遷,購房需求旺盛,這么好的市場,真擔心哪天就沒了?!睗咸埔蹦硺潜P一位銷售人員對筆者說道。的確,這位銷售人員也道出了大多數房企的心聲。
當政策年邂逅棚改年,房企信心也隨之高漲。據了解,按照部署,濟南要啟動58個棚改舊改項目改造,涉及4.6萬戶居民。按照國務院相關政策,4.6萬戶居民中至少要有一半通過拿拆遷款的方式來安置。2萬多戶居民進入買房市場,對房企而言是一塊不小的蛋糕。據悉,為了爭搶客源,有的房企已經下派專人至拆遷片區進行營銷宣傳。
當然,除了擔心政策干預外,房企自身的戰略定位也是其積極攬客的重要原因。某駐濟大型房企一位營銷策劃人員表示,目前多數大型房企在一線城市適度控制銷售節奏,以謀求更多的利潤,在二線城市則加緊出貨,實現資金的快速回籠,以求做大規模,擴大影響力。
半年業績斐然有些營銷“看上去很美”
調控前,濟南樓市表現優異,購房需求持續釋放,各房企采用主動出擊的營銷手法促成項目熱銷,銷售業績節節攀高。
從公布的銷售數據來看,萬科、魯能和恒大分別列上半年濟南房企銷售額的前三甲,分別為42.6億元、41億元和36.2億元,而中海、綠地、保利等傳統國內一線知名房企也進入前十??傮w來看,多個國內一線房企及個別本土知名房企業績斐然,而這驕人業績的背后,除了與其強大的品牌號召力、豐富多樣的產品線有關外,與其花樣繁多、頗具創意的營銷手段也不無關系。
筆者調查發現,目前樓市環境不斷發生變化,在新常態的市場背景下,樓市的傳統營銷模式已悄然發生了變化,開始謀求與新時代的元素結合,重構營銷環節的價值鏈,形成新的營銷模式,有的開發商注重親子活動等互動體驗性營銷,有的開發商則注重明星效應,不惜重金請來明星大咖助陣,以增加購房者的興趣。
此外,結合網絡熱點、時新萌寵、潮流電影、“文藝范”新路線等,制造亮點,舉辦各類暖場活動,以“搏人氣”。但是,并非每個開發商的營銷手段都受到購房者的認可,有些開發商的營銷“看上去很美”,卻存在很多“潛臺詞”。比如,有的開發商大搞“體驗式營銷”,結果購房者到現場一看才發現只是做了個樣板間而已;再比如,有些開發商鼓吹“蓄勢待發,閃亮登場”,背后卻是光積累客戶不賣房;還有的開發商標榜自己的項目“倍受追捧”,實際情況卻是客戶多了就漲價。
“濟八條”出爐房企營銷不再“任性”
9月29日,濟南房地產調控新規“濟八條”出爐,給房企違規銷售行為一記“當頭棒喝”,在嚴控之下,意味著房企營銷再也不能“任意而為”,對規范房地產市場良性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政策頒布之前,房企存在“亂漲價”“提前認籌”“炒號倒號”等諸多違規銷售行為,“濟八條”的出爐對以上違規銷售行為進行了明令禁止,其中“預(銷)售監管,嚴禁認籌”“預售許可管理,價格指導,防亂漲價”“中介監管,嚴打炒號倒號”等規定,有效地約束了房企的違規銷售行為,使得房企營銷也“收斂”了許多,對規范樓盤宣傳和銷售行為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