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黃金周前后,全國20多個城市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房地產市場進入寒冬了。
某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在2016年三季度地產金融形勢發布會上表示,四季度成交量同比下滑已成定局,熱點城市房價瘋漲將戛然而止。
然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或將為房地產市場送來新增購房需求。
限購政策不再誤傷“剛需”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流動人口繼續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線地區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繼續增長,中心城市吸收的跨省流動人口占到54.9%。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段成榮認為,國務院之前確定的1億人口進城落戶,按照目前落戶的整體安排,主要的去向是中小城市。
而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卻在自己的公眾號“歐陽先聲”推文稱,這讓二線省會和特大城市購房需求大增。
按照文件要求,“省會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的落戶限制”,這就使得部分限購城市中被限購人群因獲得戶籍進而獲得購房資格,也使得不限購大城市的常住人口變成有歸屬的戶籍人口,這些人群恰恰經濟承受能力更強,并且更有能力落腳在更大城市,因此,省會和特大城市人口將出現快速增長。
上一輪的樓市限購政策,之所以導致很多城市四五年時間樓市轉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限購政策讓一部分沒有戶籍,但有居住需求的“剛需”被誤傷了。
這一輪限購的同時,又放寬了落戶政策,顯然要比過往的調控政策更為人性化,也透露出管理層的用意:房地產的去庫存,要靠人的城鎮化實現,而不是靠金融的杠桿化。
這里的小城有機會
然而,《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明確規定,一線城市不會增加土地供應,也就意味著一線城市的供求矛盾會繼續。
歐陽捷認為,未來的機會應該會在省會城市,但多數房企對于土地儲備依然處于饑渴之中,對未來土地市場依然一致看好,目前不少房企仍然存在強烈的補倉意愿,地價雖然不會再瘋狂,但搶地熱情依舊。
最新研究認為,熱點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高溫難降,本質還是在于供需錯位,突出表現在土地成交規模明顯不及同期樓市成交量。
熱點一、二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明顯轉暖,東莞、無錫、吳江、佛山等城市土地平均溢價率超200%,無錫、嘉興和東莞更是接連刷新全市單價紀錄。
歐陽捷認為,除了少數一、二線城市周圍的三、四城市,房企在三、四線城市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大盤模式已不會再現,有規模的品牌房企進駐形成的旋風式營銷,只有轉戰他鄉、另辟戰場。
不過,目前來看還是有一些三、四線城市,在這輪樓市調控之后,出現了新一輪的成交放量。
中國房產超市網監測湖州透明網數據顯示,自9月以來,湖州市兩區商品房成交量呈現爆發式增長,9月共成交2883套,截至10月24日,10月份成交量已達3011套,這是此前從未有過的紀錄。
根據搜房網100城市指數,過去3年,62個中國百強城市都出現了房價下降,但只有17個城市累計房價上漲超過20%。這17個城市都出現了人口流入,他們要么是區域中心,要么位于三大都市群內。其中13個城市是在三大城市群中:5個圍繞深圳(深圳,珠海,惠州,東莞,中山),5個圍繞北京(北京,保定,廊坊,石家莊和天津),3個圍繞上海(上海,昆山和蘇州)。
可以肯定的是,雖然短期內樓市有一輪調整,但隨著流動人口大量落戶,那些不限購的“環深”、“環京”城市,以及雖然限購但戶籍放開的大城市將會出現新一輪需求放量,樓市在盛夏之后,未必一定是迎來冬季,而可能迎來的是漫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