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透露,從10月份上半個月的情況來看, 部分數據的監測情況來看,一些熱點城市房地產調控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些熱點城市、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的銷售在回落,還有少數城市甚至出現了環比下降,房地產市場高燒開始在退,房價走勢開始趨穩,所以及時出臺一些調控措施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今年以來,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一線城市,以及廈門、合肥、杭州、南京、蘇州、武漢、鄭州等一些二三線城市房價陸續出現了迅速上升。
其中到8月深圳、廈門、合肥新建住宅價格同比上漲了48.5%、43.8%、40.3%。南京、杭州、上海、北京上漲了36.7%、22%、31.2%、23.5%,武漢和鄭州上漲了18.1%、16.9%。
針對這樣的情況,各地按照中央要求,在前一段時間出臺調控政策基礎上,于9月30日和國慶期間,分別出臺了嚴厲的限購限貸措施。
不過,房地產行業的一些人士判斷,過去多年限購限貸,房地產價格仍繼續上漲,原因是商品房供給沒有太多增加。甚至在一些城市出現了越限購房價上升越快的離奇情況。這背后的癥結還與高房價帶來地方政府高土地收益有關。在地方壟斷土地市場供應的情況下,在供應趨緊的一些一二線城市,房價看不到有大的下降的可能。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國慶前后對一些熱點城市采取調控措施,是及時有效的。因為在8、9月份在一些地區房地產價格出現了較快上漲,在這個時候,出臺一些調控措施,可以使房地產市場降溫,使它恢復到理性,而且對引導預期,抑制房地產的過度投資都有積極的作用。
但是他也指出, 房地產調控對經濟影響不能夸大,還需要繼續觀察。為這一輪的調控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少數二線城市,主要是一些熱點城市,是局部的調控。短期來講,對于這些熱點城市的商品房銷售和投資,甚至對經濟都會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對全局來講,它的影響是有待觀察的,因為其他城市還在按照既定的房地產政策,像去庫存這樣的政策來管理。
另外一個調控目的主要針對投資性和投機性需求,對剛需、改善性需求仍然還是支持的。房地產本身調控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房地產的大起大落對經濟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防止經濟的波動,它的調控目標最終還是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從這些角度來看,對全局的影響不像想象得那么大,而且后期的走勢有待觀察。這是關于房地產影響的問題。”他說。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 前三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6.9%。相比上半年的增長速度27.9%,略有回落。 前三季度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