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山東省加大新型城鎮化力度,以城鎮化為動能,加快房地產去庫存步伐,讓進城務工人員成為長期穩定的住房消費群體,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進入了合理區間,取得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截至2015年10月底,山東省商品房庫存1.87億平方米,去庫存周期大約為23個月。要去庫存,新市民群體無疑是最強的拉動力。
按照山東省的計劃,今年要為200萬進城農民工和140萬城中村、城邊村原有居民辦理城鎮戶口。實現三個市民化,即有序推進外來務工人員市民化、城中村和城邊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其他農村地區就地轉移就業人口市民化。
為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在城市扎根落戶,山東先于全國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并軌,農民工隨遷子女都能夠就學。為解除進城落戶農民的后顧之憂,山東規定,他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保持不變,支持引導他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三權”權益。此外,還綜合運用住房公積金使用、信貸、稅收等政策,對農民在城鎮首次購房的,給予政策優惠。
2014年,山東省出臺文件,通過降低繳存門檻、放寬提取條件、優化貸款政策等措施,將農民工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范圍。對農民工,允許按最低工資標準5%的下限繳存住房公積金。只要足額繳存6個月以上,買房就可申請貸款,3個月以上即可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
今年3月,山東住建廳、金融辦和省農業銀行推出“農民安家貸”業務,對農民買房執行城市居民按揭貸款政策,實行20%的首付比例和優惠基準利率,并針對農民收入的季節性特點,可按月、季、半年或按年靈活還款。3個半月,全省(不含青島)即放貸近60億元。農民購買首套房還享受契稅補貼、規費減免等優惠,有些庫存較多的縣還根據購房支出給予3%-10%的補貼。壽光市對農民購房一平方米政府補貼360元,開發商讓利240元,原價3600元一平方米的住房農民3000元即可購買。在政府補貼、開發商讓利雙重利好下,農民進城買房熱情高漲。
棚戶區改造也成為一個契機。目前山東的棚戶區改造大多為城中村、城邊村,棚改的貨幣化安置是把城鎮化與去庫存緊密結合的路徑之一。2015年山東省棚改貨幣化安置13.9萬套,貨幣化安置比重達29.3%,相當于消化了1000多萬平方米的存量商品房。今年截至5月底,已貨幣化安置10.79萬套,貨幣化安置比重達41.6%。
為順利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山東各地普遍在征收拆遷啟動階段,就將貨幣化安置作為重要選項供棚改居民選擇。
對貨幣化安置比重高的棚改項目,提高財政補助資金比例,優先給予補助資金支持。政策性銀行實行差別化貸款政策,重點支持貨幣化安置的棚改項目。菏澤曹縣通過政府采購已籌集2000多套存量商品房用于安置棚改居民。
對選擇貨幣化安置的棚戶區居民,給予購房資金或面積獎勵,確保其不貼錢買到同區位、同面積的存量商品住房,并從落戶、入托、就學、社保等方面制定一攬子優惠政策,引導群眾自愿選擇貨幣化安置。
青島市規定,征收住宅房屋,在規定期限內,居民選擇異地房屋安置并簽訂協議的,每戶給6萬元獎勵;選擇貨幣化補償,給予貨幣補償金5%的獎勵,不足6萬元的按6萬元計算。也就是說,棚改居民最低可拿到12萬元獎勵。兩年來,青島主城區已啟動的棚改項目中選擇貨幣化安置的居民總體已超過80%。
不僅如此,山東省還加強社會化籌集公租房源力度。山東17個設區的市都把在城鎮穩定就業、符合有關準入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公租房保障范疇,濟南則取消了準入中的收入限制。
近年來,山東省積極推進公租房房源的社會化籌集,以購代建、以租代建、以改代建。在市場上購買符合條件的商品住房作為公租房。鼓勵有房源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與投標或競爭性談判,政府以團購價格收購,購買價格均低于項目周邊同品質在售商品住房銷售均價。青島、淄博、煙臺等9個市開展了以購代建,累計通過購買方式籌集公租房1.11萬套;對面積較大、不符合公租房標準的商品房進行改建,作為公租房。通過這種方式籌集公租房8601套;在市場上長期租賃符合條件的住房作為公租房。濰坊、德州等5個市開展了以租代建,累計籌集公租房1546套。
記者最近從山東省住建廳了解到,山東省房地產市場總體企穩向好,商品房庫存逐步減少。到8月底,全省商品房庫存去化周期16個月,其中商品住宅去化周期12個月,已經進入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