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的到來,兩市的半年報披露也告一段落,上半年以來,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火熱行情也使得很多房地產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暴漲,不過,在營業收入暴漲的背后也出現分化。
記者發現,按照某機構行業劃分類的房地產行業統計數據顯示,132個A股上市房地產企業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676.42億元,2015年半年報數據則為4100.47億元,同比增長38.43%;凈利潤為564.32億元,2015年半年報數據則為466.66億元,同比增長20.92%。
其中,除去匹凸匹以外,營業收入增長最快的是三湘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96億元,同比增1736.59%;凈利潤4.61億元,同比增421.51%。這也得益于其兩個上海項目的交房結轉。而另外一方面,嘉凱城則以半年報虧損9.52億元位居A股半年報最多虧損企業第八名。
不過,一位重慶某地產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重點還是位置好,現在上海真是寸土寸金,如果早先在一線城市有土地儲備,現在可謂高枕無憂,而其他多數的小房地產商都要趕緊轉型了。不然就沒地可開發了。”
上半年量價齊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 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66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商品房銷售面積6.4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7.9%,商品房銷售額4.87萬億元,大增42.1%。
同時,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百城價格指數從2016年1月的11026已經漲至2016年8月的12270。區間升幅幾乎已經是近三年之最。
而在房地產市場中,傳統的招保萬金在營收總量上仍然處于領先地位。
招商蛇口2016年半年報營業收入212億元,同比增長11.2%,凈利潤44.09億元,同比增長則為41.8%;萬科A2016年半年報營業收入747.95億元,同比增長48.79%,凈利潤70.9億元,同比增長則僅為4.49%;保利地產2016年半年報營業收入551億元,同比增長30.2%,凈利潤69.8億元,同比增長則僅為18.36%;金地集團2016年半年報營業收入140億元,同比增長73%,凈利潤12.89億元,同比增長則為102%。
同時,伴隨著招商蛇口的合并、綠地控股的A股上市、中國恒大的意圖回歸A股,A股市場上的房地產企業也更具有了代表性。
綠地控股2016年半年報營業收入1080億元,同比增長為25.62%,其凈利潤為47.83億元,同比增長21.54%。
2016年上半年,恒大實現收入874.98億元,同比上漲12.6%;毛利247.7億元,同比上漲12.2%;公司股東應占溢利20.17億元,同比下跌78.6%;核心業務利潤率降至個位數8.9%,較去年同期下跌4.2個百分點。
長江證券分析師蒲東君對此表示:“上半年較高的銷量增速帶動庫存實現了一定的好轉,從二季度起庫存絕對量由增入減,至6月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從7.39億平降至7.13億平,去庫效果明顯,但仍處高位。分城市看,市場熱度較高的部分區域去化周期已降至10個月以下,例如二線四小龍中的蘇州、南京、合肥;一線城市去化周期在11-14 個月左右;三四線城市庫存高企,普遍達30個月以上。”
毛利率下滑
量價齊升的情況下,但是很多房地產企業的利潤率卻出現了下滑。
萬科A在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8.79%的情形下凈利潤的增長僅為4.49%;而中國恒大則是在收入同比增長12.6%的情形下股東應占溢利更是下滑高達78.6%;金融街同樣也出現了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凈利潤卻下滑15%的情形;信達地產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1.8%,凈利潤下滑52.8%。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還有35家企業營業收入為負增長,凈利潤下滑的更是多達49家。
蒲東君對此表示:“房地產行業整體毛利率不斷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價占房價比例越來越高,部分地區甚至出現‘面粉價格貴過面包’現象,另一方面由于房企越來越多采用合作拿地開發的模式,少數股東損益占比逐漸提升,導致凈利潤率增速低于毛利率增速。”
而那些受益于一線、核心二線城市銷售火爆的房企,則獲得更大的行業優勢,行業分化現象更加突出。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月-6月中國房企銷售金額TOP100達22891億元,較去年同期13806億元同比增加65.8%;銷售面積18818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13275萬平方米同比增加41.8%。
對于下半年已經做大的房企是否會繼續高歌猛進,民生信托易卓持有保留看法,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房地產板塊就是一次脈沖,后續肯定下滑,但房企是確確實實都拿到了錢,完成了從居民存款到企業M1(降息周期M2變為M1)的過戶。現在居民存款后繼無力,結構性房價的瘋狂也會戛然而止的。企業賬上的M1無處可去,除了給理財規模暴增以外,大類資產配置中權益板塊的相對價值會更加凸顯。”